黑土鸡厂家浅析雏鸡管理技术
(1)温度。育雏期间温度必须适宜和平稳均匀,并随雏鸡日龄的增长逐渐降低。第1周育雏舍温度应控制在34~33℃,第2周32~31℃,第3周30~27℃,第4周26~24℃,第5周23~21℃,第6周20~19℃。温度适宜,雏鸡在育雏舍内或育雏网上分布均匀,活泼好动,到处觅食;若温度偏高,则雏鸡饮水量增加,并远离热源;温度偏低,雏鸡饮水量降低,并紧靠热源扎堆、尖叫。
(2)湿度。育雏前10d应保持相对湿度65%左右,10d以后保持在55%左右较为妥当。湿度过低,雏鸡体内水分消耗过大,体内剩余蛋黄吸收不良,雏鸡口渴大量饮水,易造成腹泻。湿度过高,育雏舍潮湿,有害气体增加,并可过早诱发雏鸡球虫病。
(3)通风换气。雏鸡代谢旺盛,呼吸快,往往因呼吸、粪便和潮湿的垫料散发大量二氧化碳、氨气和硫化氢等有害气体,污染舍内空气,这些污浊空气如不能及时排出,造成浓度过大,新鲜空气不足时易引起雏鸡呼吸系统疾病,严重影响雏鸡健康,从而降低育雏成活率。因此,育雏舍要加强通风换气,排出舍内的污浊空气,供给新鲜空气。
(4)光照。合理的光照可促进雏鸡采食、饮水和运动,有利于雏鸡生长。1~2日龄的雏鸡必须采用人工补充光照,保证24h光照,3~4日龄的雏鸡每天保证20h光照,5~7日龄的幼雏每天保证18h光照,8~14日龄的幼雏每天保证16h光照,15~21日龄的幼雏每天保证14h光照,22~28日龄的幼雏每天保证12h光照,29~35日龄幼雏每天保证10h光照,36日龄以后每天保证8h光照。人工补光,根据雏鸡喜欢绿色和黄色的生理习性,采用有色光比白色光更利于提高育雏成活率。
(5)密度。饲养密度对雏鸡生长发育影响极大,密度过大时雏鸡拥挤,采食不均,生长发育参差不齐,易感染疾病和发生恶癖,甚至造成死亡;密度过小,育雏面积和设备不能充分利用,造成浪费。所以,育雏饲养密度要合理,一般0~6周龄的雏鸡饲养密度为每平方米20~25只,还应根据饲养方式、季节变化、管理技术和鸡的品种等灵活掌握。